印度总理莫迪政府近期公布的预算案,为中产阶级带来了115亿美元的减税福利,预计惠及1000万人。这一举措旨在应对全球经济下行风险,提振国内消费信心。然而,预算案并未对印度高企的失业率给予足够的重视,缺乏针对数百万失业人口的直接援助,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经济学界的热议。
减税政策虽然受到莫迪支持者和部分经济学家的欢迎,他们认为这能够刺激消费,提振经济,但也有批评声音指出,减税措施的持续性存疑,其对经济增长的实际推动作用有限。绝大多数印度劳动力集中在非正规经济部门,他们并不纳税,因此无法直接受益于此项政策。仅有约5%的印度人口提交了纳税申报表,这使得减税政策的覆盖面和实际效果大打折扣。反对党议员Shashi Tharoor更是直言,减税的前提是拥有工作和收入,而失业问题才是核心。
政府在预算报告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及失业问题,但表示将通过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,提供激励措施等方式间接促进就业。然而,每年新增的700万至800万劳动力能否充分就业,仍取决于政策的有效执行。HDFC银行经济学家Sakshi Gupta和Mayank Kumar Jha认为,就业情况仍存在不确定性。
此次预算案也反映出莫迪政府的政策重点正在发生转变,从之前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对新兴中产阶级的财富提升。预算公布后,消费类股票上涨,而基础设施类股票下跌,印证了这一转变。
印度经济增速目前已降至疫情以来的最低点,工资下降,企业收益受损,消费者信心不足。虽然政府预测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率会在6.3%到6.8%之间,但仍未能达到莫迪政府设定的8%以上增长目标,难以实现其在2047年前将印度建设成为发达国家的宏伟目标。野村经济学家Sonal Varma认为,国内外多重不利因素将抑制经济增长,减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消费疲软的状况。
此外,预算案也意在应对来自国际经济环境的挑战,例如美国可能加征的关税和中国经济的长期放缓。为了应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可能对印度商品加征关税的威胁,印度政府承诺降低多类商品的关税,这被认为是缓解贸易摩擦的一种策略。
然而,批评者认为,单纯的减税并不能解决印度经济深层次问题,如私营部门投资不足和高失业率。GlobalData.TSLombard的印度首席经济学家Shumita Deveshwar指出,减税是一种有限的工具,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产阶级的经济压力,但其财政可持续性仍需进一步考量。
总而言之,印度此次预算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产阶级的税收负担,但并未有效解决失业率高企的问题。其长期经济效果仍有待观察,能否实现既定目标也充满挑战。减税政策只是治标之策,而解决失业、刺激投资等深层次问题,才是印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。